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bob鲍勃体育下载:道路养护论文十篇
来源:bob鲍勃体育app 作者:bob贝博 发布日期:2023-09-05 13:15:39

  近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的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的要求慢慢的升高。巩固和提高城市道路的工程质量及交通服务功能,道路养护是关键。路面预防性养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的道路养护技术。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进而达到延长路面常规使用的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它与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遵循的“坏了才修、不坏不修”的原则截然不同,强调预防性。

  经验表明,预防性养护能延缓路面破坏,延迟昂贵的路面大、中修和重建;其最佳实施时机应该在路面尚处在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这时,仅需要投入小额费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效益费用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

  对道路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路面结构的常规使用的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常规使用的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直线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常规使用的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一样的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

  城市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的提升,人们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道路严重破损毁坏时,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养护的“反应型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经济发展和道路交互与通行的需求了。必须转变工作思路,防患于未然,在道路状况良好或是病害刚出现的早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的措施做修复,以保证城市道路的完好和交通安全。

  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方式与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不相协调。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的特点是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等到路面破坏后才考虑维修,此时的道路由于已发生了结构性的损坏,需要对基层做处理,维修时间长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在维修前,由于路况差、行车颠簸,车辆通行的速度受很大限制,道路原本提供的交通流量无法充分的发挥而易造成拥堵。预防性养护大多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的方式来起到对道路补强的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通过对路面预防性的养护,在道路行驶质量显而易见地下降之前就采取一定的措施恢复道路通行能力,就能给道路用户更好的提供机动性大、拥挤少且更安全、舒适和耐久的路面。

  市政养护作业实行管养分开的改革。现在养护作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第一追求。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摈弃“坏了才修”的传统理念,实行预防性养护,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病害做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常规使用的寿命、大大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避免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

  就地热补。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能采用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

  稀浆封层。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路面再生密封。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

  沥青混凝土罩面。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能够准确的通过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它在交通运输业中日益发挥着特殊而无法替代的作用。农村公路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论文大全。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得到迅速发展,路面等级和通达能力逐步的提升,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为解决农村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发挥了非消极作用。然而,随着农村公路使用频率增加,路面损坏严重。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不力,造成农村公路交通状况远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当前农村公路养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硬化路面断、裂现象严重;路况下降,部分路段存在难以通行甚至中断交通状况;安全标识标志、附属工程不完善等。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等问题,使农村公路处于“无人管、没钱养”的境地。在相当多的一些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已经是按每户人口数筹集,要再筹集用在公路的日常养护的资金就十分艰难了。暴雨等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过后,塌方的清理,挡墙、涵洞、路肩、边沟的修复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维护与管理经费后继乏力、力不从心。论文大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八条规定“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理体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和“民工建勤”的取消,乡村两级失去了养护乡村道路的财力和能力,形成了事实上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缺失。公路管理部门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无力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很难对农村公路实行统一管理。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分析,为加强我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充分的发挥农村公路的效益,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迫在眉睫。

  ①要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判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励惩罚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发展要求、责任、工资等。负责相应地段的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全方位检查考核,并按奖励惩罚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②要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明确责任,确保有路必养。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将农民放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有助于充分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也有益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③要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要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养护管理,保障养护资金是关键。一方面,县(区、市)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督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可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各类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论文大全。

  农村公路慢慢的变成为搞活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相关更加密切。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坚持建、管、养并重的原则,全方面提升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质量,体现“建养并重”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统筹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2]周良吾.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2009,(8):17-19.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及其所属的桥梁、隧道。其中,县道是指:联结县域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乡道是指:直接或主要为乡、村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和乡、村与外部联系的公路。村道是指经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认定, 连接乡镇与建制村或建制村与建制村之间的公路。

  我国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来看,仅县道以上公路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项养护资金,大量的乡村道路既无专业管理机构又无专项养护资金。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 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虽然有责任养管公路,但无论是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专业技能,还是资产金额来源,都不可能承担大量的农村公路的养管职能。

  目前各地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模式不完全一样,县级公路的养护生产(包括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 基本上采用国省干线的养护运行机制,由地方公路管理站负责管理。乡道的日常养护工作主要由乡镇负责、地方公路管理站按上级规定负责行业指导和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或以奖代补),或委托地方公路管理部门代养。村道作业模式基本上有三种:一是由乡镇成立固定的专门养护队,负责乡村道的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养护队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并有少量的机具设备;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解决。这种模式一般在较发达的乡镇采用较多。二是由乡镇政府按区域将乡村道公路的路面保洁、巡查、行道树维护等日常管养工作分段包给沿线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将乡村公路养护工作承包给村里的农户。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由专业队伍施工;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和村委会解决。三是由村委会组织,一年对区域内的乡村公路集中进行二、三次季节性、不定期的突击养护( 保洁和少量的维修)。这种模式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采用较多。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主要是通过投工投劳解决。这种模式养护成本相比来说较低,但缺乏长效的管理手段, 而且养护质量较差。

  1.更安全。普遍树立“呵护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公路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因公路设施破损或不完善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和损害程度大幅度降低。超限超载车辆行驶公路现象得到一定效果控制。公路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公路救援和应急反应体系基本建立。

  2.更畅通。普遍树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不同层级的公路衔接顺畅,高速公路形成网络,国省干线结构趋向合理,县乡公路技术状况显著改善。公路经常保持比较高的行驶质量,服务设施较为完备,行车舒适度显著提升。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更加人性化,用户都能够及时获取可靠的路况信息,保证出行时间。养护施工管理科学规范,作业快速,因养护作业造成的交通中断大为减少。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明显地增强,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中断交通时间大幅下降。

  3.更和谐。普遍树立“保护自然,节约世界资源”和 “规范执法、文明服务”的观念。具备条件的公路用地全部实现绿化美化。施工对环境能够造成的影响降到更低程度。谨慎使用自然资源,养护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执法规范、文明, 服务更具人性化。具有时代特征与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体系基本建立。职工队伍素质稳步提高。行业凝聚力逐渐增强。公路管理部门与公众的关系更为融洽。

  4.更高效。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养护工程市场。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和法规体系。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通过良好的养护与有效的管理使现有路网发挥更高的效率。

  1.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把维护公众利益、使用户满意作为养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 实现更好地为公众出行服务的根本目标。

  2.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 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公路养护的基础性地位,满足合理的养护资金需求,加强养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使公路养护实现预防性养护和周期性养护的良性循环。

  3.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统筹地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管理主体间的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维护路网的完整统一。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4.坚持深化改革、体制创新。配合国家行政体制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合理确定公路管理部门的职能。以权责一致为原则,正确界定各级公路管理部门间的事权关系。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合理把握改革的时机与节奏, 平稳推进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 , 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道路的建设快速地发展,桥梁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的要求也慢慢变得严格。随着交通量和车辆载重量的与日俱增,我们更要重视道路桥梁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因为道路桥梁管理和养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畅通和安全。

  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工作,从某一些程度上来说,要比建设更重要。因为管理好、养护好道路桥梁是实现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条高质量的道路,只有加上高等级的道路管理和养护才能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当前,由于受传统道路管理和养护经验的影响,各级部门尤其是一线的部门对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不够重视,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更做不到防微杜渐。因此,道路桥梁经常出现钢筋外露锈蚀、支座不能活动等现象,影响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

  道路桥梁是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复杂的建筑,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来操作。目前,由于我国道路养护管理单位对道路桥梁管理和养护意识不强,不重视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缺少对道路桥梁进行日常管理和养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基层单位更为缺乏。这样不利于及时对道路桥梁的病害部位进行检测和养护,影响道路桥梁的安全使用。

  经济迅速发展,运输量增大,大吨位车、超重车应运而生。由于大吨位车、超重车和集装箱车等的出现,加大了道路桥梁的负荷,导致很多道路桥梁在投入使用后不久,就会出现路面损坏、桥板断裂等现象,加速了对道路桥梁的损坏,缩短了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更为严重的是,道路桥梁的损坏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比道路的损坏造成的后果更严重。

  技术档案不全面是指桥梁资料不全、技术不确定等情况。如年代久远的旧桥由于管理原因,造成资料丢失;后期建造的新桥由于不及时归档,也会照成技术档案的混乱或缺失。这样在对道路桥梁进行检查时,桥梁的技术状况在各类报表中混乱出现,对道路桥梁的检查增加困难。

  桥梁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车辆通行的顺畅和安全。我们不仅要加强对道路桥梁的改建工作,而且要重视对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工作。首先,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每年的道路养护计划中,要确保有充足的经费,用来对道路的桥梁进行检测、维修或加固工作。其次,制定并严格执行道路桥梁管理制度。各级管理部门要明确各个工作人员在道路桥梁管理和养护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合作,改变原来只注重养路而不养桥的错误倾向,共同承担起道路桥梁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最后,增加对道路桥梁检测的设备。对道路桥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需要依靠检测设备的先进性。我们要打破以往单纯的依靠外观和经验来对桥梁定性,而是以科学的数据为依据,对桥梁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各级管理部门要有计划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一是使他们熟练掌握道路桥梁检查、维修、加固、养护等各项技术,二是提高工作人员在道路桥梁的养护工作中,察觉缺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道路桥梁的养护工作专业性很强,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负责这项任务。因此,各级养护部门都应当配备专业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来负责道路桥梁的养护工作。根据《公路桥涵养护规范》上面的要求,确定道路桥梁的各个部位的巡检周期,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道路桥梁的异常,确保道路的畅通和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道路交通量快速增长,超载车、大吨位车等车辆不断增多,屡禁不止。道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超载车辆的监管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监管约束机制,强化监督体系,使自我约束和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监督相结合,实现政治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三者的统一,从而有效治理超载超限现象,减少对道路桥梁的损害。

  完整的道路桥梁档案是建设、修复和改造道路桥梁的重要依据。道路桥梁档案包括工程勘探、桥梁设计、桥梁施工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对每一段道路的桥梁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后归档,并作为一部分的基础资料输入到整个道路桥梁的管理系统中,最后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另外,根据道路桥梁技术的变化,随时进行更新和补充,不断完善道路桥梁的档案,为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由于超载车、大型车的数量不断上升,再加上道路管理部门对道路桥梁养护的忽视及道路桥梁专业养护技术人员的缺乏,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要迎着困难,勇于探索,不断研究道路桥梁管理和养护的新技术、新方法,才能充满自信地迎接挑战,从而做好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工作,确保道路桥梁的畅通和安全。

  [1]王永珩.我国桥梁建设的成就、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公路,2004,( 12) .

  [2]王正君.论公路养护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J]. 森林工程,2005.

  [3]陈明宪.对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创新的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6,(3).

  农村公路关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养护不好不但不能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更对不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望。为此,西吉县公路管理段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把养护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大胆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了100%,在宁夏全区率先实现了“有路必养”,为方便农民群众出行,发展农村经济,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西吉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山区,全县共有19个乡镇,306个自然村。近年来,该县交通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公路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使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十一五”期间,西吉县公路管理段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围绕“三个服务”,立足解决“三农”问题,紧紧抓住交通部实施农村公路“五年千亿元建设工程”的历史机遇,把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改善农村公路状况,提高公路服务水平,作为交通部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我县农村公路的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截止2008年底,西吉县公路管理段共列养农村公路1003.86㎞,其中县道138.133㎞,乡道482.557㎞,村道383.17km农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解决。

  长期以来,由于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阻碍了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吉县按照交通厅提出的“一县一机构”的要求,重新整合了原有公路管理机构,只设置一个名称为“公路管理段”的管理机构。对公路管理段现有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在网上公布实有人员名单及其岗位,禁止招收事业身份的养护管理人员

  是制约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西吉县政府多种渠道筹措养护资金,资金来源实行“政府筹措,部门补贴”的原则和养护资金同比例拨付的办法。每年从仅有的1800万年财政中拿出近10%的财政收入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并把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列入政府承诺为民要办的九件实事之一。2008年该县养护经费324.8万元,根据《西吉县农村公路管理办法》规定的资金筹措要求,县财政补贴支付81.2万元,县交通局投入61.2万元,县公路管理段自筹20万元,加上自治区交通厅配套资金162.4万元全年养护资金全部落实到位。论文参考。保证了全县农村公路的畅通。

  西吉县公路管理段通过修订和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建立了科学高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2.3.1根据《宁夏农村公路列养技术条件》对全县农村公路通达情况开展专项调查,对全县符合列养条件的农村公路,进行了里程核查、规则编号、规划示意图的绘制,将符合列养条件的公路全部纳入正常养护。

  2.3.2改革公路养护生产组织形式和作业方式,制订了《西吉县公路管理养护生产承包办法》,将公路日常养护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实行计量支付和合同管理。公路大中修工程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度。

  2.3.3加强监督检查。论文参考。为了做好全县农村公路的检查指导工作,西吉县公路管理段制定了《公路养护生产管理考核办法》,对各公路站的养护工作及职工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对于在检查评比前三名给与奖励,后三名给与经济处罚,同时,在全段进行通报批评。

  2.3.4积极推行企业化管理。按照“上岗竞聘化、用工合同化、分配多元化”的原则,加大人事用工和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①。在工资分配上,实行岗位工资、浮动工资、定额工资等多种分配形式,建立起与工效挂钩的分配办法。根据生产淡忙季劳动量的不同,计发不同数量的工资。

  2.3.5严格执行《宁夏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管理,完善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每月向县交通局上报当月完成的工作量,再由交通局审核后上报宁夏公路管理局审批,实现了资金申请、拨付的规范化。

  2.3.6印制《西吉县农村公路养护手册》,对全县19个乡镇、306个行政村农村公路的路线名称、里程长度、技术状况、养护经费、公路站及人员情况进行公布,使农民群众手上有了“明白卡”、心里有了“一本帐”。

  2.4.1为了调动地方政府和沿线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西吉县在各乡(镇)成立了以乡(镇)长任站长,各村支书或村主任为成员的农村公路养护协调管理站,实现了“乡乡建起协管站,村村都有管理员”。对养护作业中挖砂取土、占地拆迁等,由各乡镇全力协调,同时各乡镇对辖区内的村道每年集中进行整修。2008年,各乡镇共拉运土石方12万方,培植整修路肩158㎞。使全县农村公路路况明显好转,农村公路平均好路率和综合值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2.3%和2.1分。

  2.4.2为了克服农民养路工专业技术不强的弊端,工程技术人员带领农民养路工上路,手把手的教方法、讲技术、传经验。论文参考。每年利用冬闲生产淡季,举办多种业务学习培训班,重点学习与日常养护工作密切相关的养护知识、法律法规以及操作规程。

  3.1通过近几年公路人的不懈努力,很多村庄彻底摆脱了已往交通闭塞的局面,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农村经济发展也迈开了大步。

  3.2在通乡油路建设中,形成了西吉兴隆、新营、平峰、苏堡、火石寨等一批商贸及旅游中心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得以发挥。

  3.3调动了广大农村公路养护人员的积极性,都能各司其职,农村公路面貌也焕然一新。

  3.4完善了制度,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养护生产效率,减轻了养路员工的劳动强度。

  虽然西吉在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与农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县的农村公路养护会上一个新台阶。

  [1]方建义,严凤祥.养护行业管理探源.中国公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7(12):58-59.

  [2]侯宁生,蒙颜瑞.农路养护有我一份. 中国公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7(12):2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从中国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和问题入手,分析其养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着重论述了几点关于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相关应对策略。

  农村公路是国省道的重要补充,是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生命线”和“致富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

  农村公路是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先导性、基础性、服务性设施,是我国公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公路总量不断攀升,结构持续优化,管理不断加强,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均衡、附属设施不完善、建设能力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等问题。“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十二五”时期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建设管理能力,既是农村公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交通运输行业支持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机遇期。但是,农村公路在不断地建设延伸,而管理的人和物等基础设施依旧停留在原先的水平,怎样立足现有装备和条件,搞好县乡公路建设与养护是其有关公路建设者和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管理机制、资金筹措、运行机制和管理技术等方面深入研究,以便对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如何管理和养护好已建成的农村公路,提高公路的使用年限的质量标准,使其连续、稳定地为农民服务,是目前我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仍旧面临的一个问题。

  1、现今,我国农村公路的建设速度虽快,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为提高农村公路的好路率和完好率,解决农村公路失养的严重状况,开创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局面,现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等问题进行讨论。在这里,我所提的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与国道、省道相比,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里程线路长,技术等级低。根据数据资料反应,我国农村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比重2/3以上,但普遍技术登记低、路况差,等外公路里程平局比重超过1/2,中、低级无路面公路里程比重平均高达70%。多数农村公路属于非专业养护。

  3、农村基本是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管理,由沿线村民、农户兼职进行季节性养护或统一村民进行集中性养护,其养护效果不理想,公路路况差。道路技术准低,养护成本高。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必须从农村公路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当地经济条件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和速度,处理好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做到“量力而行、好中求快”。

  公路建设的关键是资金。目前,各地筹资渠道相对少,社会资金参与度低,市场机制不活,并且村政府的财政资金极其有限。因此,须大胆进行投融资体制和手段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国家投资,地方筹资,利用外资”的体制,结合县乡公路特点实行全方位筹资,在积极争取上级加大扶助的同时,不断加大地方的筹资力度。对车流量大有发展潜力,对于运输农牧产品的公路要制定相应规定,建立竞争机制,大力吸引民资和外资进入公路建设主战场;要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修路架桥的积极性,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予以扶持。

  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方法》,建立起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县级公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同时,在各乡(镇、街办)设立乡(镇)公路管理站,明确一名乡(镇)领导负责,在现有编制中明确管理养护人员;在各行政村设立交通管理员;真正建立起养护管理机构,来保障农村公路的各项养护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针对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技术的薄弱,鼓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如近几年采用的改性沥青混合聊、用乳化沥青、密封胶灌缝等,都有效地减短了工期,提高了养护质量和工作效率。建立一支养护管理专业队伍,负责对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路政、路产维护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指导,并要全方位、多层次对管护领导小组成员和具体管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迅速地掌握一些农村公路养护内容、措施、质量等基本知识,以尽快适应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需要,从而提升养护人员管养水平。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庞大的综合性工程,如果没有全社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实施起来相当困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必须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宣传发动,形成“想交通、议交通、干交通”的浓厚氛围。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

  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落实好有关措施,做到建养并重、有路必养,更好的巩固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上良好的轨道,促进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农民群众便捷出行,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 《全面推进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李盛霖部长在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电视电线

  山西省公路交通从“十一五”以来,公路里程总数大幅增加,道路结构也不断优化,农村公路变化尤为明显。到2014年底,三、四级公路总里程已达10万km,占山西省公路总里程的80%左右,基本实现了乡镇通油路,街道硬化的“全覆盖”。因此,山西省公路基本覆盖全省、通达四邻、安全畅通、高效便捷,其公路事业的发展可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基本保障。但是随着农村特色旅游公路的快速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道路的服务水平不高、施工质量较差、工程造价相对较高等,亟待提高。

  [1]由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于1983年7月正式提出,其主要满足工程项目可靠性的基础上,找出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成本最低要求。基于价值体系内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主要从项目的可研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阶段、合同管理阶段、交竣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报废阶段进行综合考虑,在整个流程中追求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其阶段分类如图1所示,一般以LCC(LifeCycleCost)来表示,20世纪70年代之后,全寿命周期费用概念在已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普及。1987年,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成立了LCC专业委员会首次引进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应用于设备采购,其相关研究成果可推进LCC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长期以来,全寿命周期费用主要体现在设计阶段,而且在建筑工程应用较广,在农村公路方面应用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相关理论,既考虑在工程项目中使得全寿命周期费用在设计阶段投入达到最低值,又要考虑工程后期施工和运营的费用,在综合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最终的建设费用,如图2所示。

  1)改善建设农村公路招投标程序。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交公路发[2009]221号)[2]、《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投标资格预审文件》(交公路发[2009]221号)[3]等相关文件、条例,结合山西省农村公路的相关技术特点,将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真正纳入到招投标过程中,并通过实施招投标程序,选择业绩显著、实践能力强、信誉良好企业进行工程进行施工,从而降低工程造价的费用。2)树立设计人员相关全寿命周期费用意识。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树立全寿命周期费用意识,积极参加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理论培训,并在农村公路设计过程中[4-5],逐步考虑建设工程的全寿命费用设计,既要考虑工程项目的总体投资,又要摒弃传统设计保守、资源浪费的情况,在设计阶段需全盘进行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并考虑工程交付使用后的日常养护维修费用,还要考虑农村公路在运营期满后报废拆除等费用。3)适度提高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技术标准。通过现场调研可知,山西省农村公路路面早期破损情况较为严重,基本涵盖大部分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很多农村路段的实测弯沉值、压实度和弯拉强度等指标超过规范设计允许值,日常使用性能和服务水平属于中等偏下,从而影响道路的安全[6]。例如,由于现有农村公路设计标准较低,道路路面设计宽度一般取4.5m,甚至部分进村路段,由于现场条件有限,部分路段未能达到4.5m,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车辆的轴距和车辆尺寸逐步增大,当双向车辆在农村道路会车时,由于道路宽度相对较窄,车辆外侧轮胎极易压到道路外缘,从而造成路面啃边等病害,使路面边缘发生早期破坏。因此,要改善农村公路的使用情况和道路状况,建议适度提高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技术标准,如增大路面的设计宽度,提高道路设计材料特性。4)结合山西省资源,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工程材料费用是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7]。如何结合山西省当地资源,在材料性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提倡就地取材,同时应考虑工程机械的自动化施工和工人施工的便捷性,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综合比对后,进行确定材料使用。5)落实监理对全寿命周期费用监管力度,保障工程造价费用最低。从以往工程而言,农村公路监理工作主要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介入,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6]。因此,监理的监督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逐步提高监理人员对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认知,同时增大费用控制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应用力度,通过“理论学习———阶段探索———效果反馈”的模式,提高工程效率,从而节约成本,反馈结果可以使得设计单位改善设计标准,优化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工程建设水平。6)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增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特点和相关实践经验,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应体现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理论[9],同时应加强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的培训,应通过充分调研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降低工程造价。7)施工阶段的动态控制与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实施时间跨度较大,资金费用较高,同时由于许多地质情况变化较大,很多未知因素干扰工程费用,因此,设计人员应熟练应用相关文件,确定工程量清单和计量的关键环节,实行多次计价,实现动态跟踪管理[10]。8)提高养护人员的养护费用管理意识。在道路交付使用后,养护人员对于农村道路的运营管理费用为全寿命周期费用主要方面,提高养护人员的道路养护管理意识,提升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降低道路养护的成本,同时应引用养护和维修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机械,最终提高山西省农村道路养护的综合水平[9]。

  该道班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技能水平。道班主任刘运生工作有创新,点子多、办法新,经常利用废旧设备,搞技术创新和改造,每年都能为道班节约大笔经费开支。道班职工遵纪守法、讲诚信、讲文明、讲奉献,积极进取、奋勇争先,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精神面貌良好,情趣爱好健康,没有出现违纪违法的人和事。道班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整洁。该道班极其重视安全生产,从未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和重大质量、设备事故。

  通过2014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XX道班建立健全的系列学习管理、工作考核等制度,并得到了很好地贯彻执行,有力地促进了道班管理、生产、养护等各项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一是长期坚持认真学习。为促进干部职工学习,该道班建立学习室,添置了近万元桌椅和书籍,制定了学习计划、考核和奖励制度,每周最少组织一次集中学习。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十精神、政治时事、上级文件、公路养护、安全生产和法律法规等知识。通过长期学习,道班职工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安全生产和法律意识有很大提高。该道班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技能水平。道班职工个个讲诚信、讲文明、讲奉献,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群众的好评。二是坚持科学民主管理。该道班建立了理财小组,坚持道班例会制度,加强了道班的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道班主任能认真听取职工意见,及时找出管理疏漏,大力完善水电设施,大力发展养殖、栽种蔬菜、种植花草。据统一,该道班人均绿地面积达100余平米,全年蔬菜实现自给,人均年种养收入超过2000元。在道班管理、节能降耗、环保治理、绿化种养等方面,名列全市道班领先水平。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道班建设方面,切实按照“四一、五有、六电、六配套、十用品”的标准,大大完善了道班的基础建设工作。四是大力开展文明路创建。XX道班管养了G206、G319二条国道,交通流量大,政治接待任务重。随着红色旅游的升温,XX已成为一块热土,每年来XX视察指导工作的省部级以上领导都有120多批次,来XX参观学习的游客一年多达350万人。而来XX参观学习的领导同志,十之八九都会前往“一苏大”叶坪革命旧址,从而对XX道班的养护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大力改善公路路况,提高公路通行能力,该道班始终不遗余力地开展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为此,XX道班积极协助分局制定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方案,并按照创建标准要求,大力开展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抓住创建工作重点,认真处治路面病害、规范公路搭接、整治公路环境、完善安全设施、打造公路景观。在开展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中,该道班职工迎高温、战酷暑,早出晚归,出满勤、干满点,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了15公里文明路创建任务。特别是在G319线赣闽交界处,打造了一个占地2200平方米的人文景观,并在其中雕塑了一座惟妙惟肖的假山。假山高8.6米,雕塑面积为2500平方尺,得到了无数游客的拍手称赞。通过文明示范路创建和公路环境整治,XX道班养护路段路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公路好路率常年保持在92%以上。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得早期损坏造成高速公路的路面使用质量成逐年下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如果等到路面状况严重损坏,再采用大中修措施,费用昂贵,因此在路面使用性能下降到接近最低可接受水平时,我们就应该采取现代化的养护措施,及时进行预防性养护,使沥青路面的路面使用状况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准确的确定预防性养护的时机不仅能维持道路的服务水平,还可以节省道路维护费用。

  所谓路面预防性养护即通过定期路况调查,及时发现路面轻微破损与病害迹象,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对症采取保护性养护措施,防止微小病害进一步扩大,以减路面使用性能恶化速度,使路面始终保持在良好的服务状态。

  预防性养护能够减少水分进入路面结构内部破坏基层,保证路面结构的整体性,减缓道路的破坏速度,纠正路面诸如抗滑性能和非荷载性破坏,从而延长路面的常规使用的寿命,推迟昂贵的大修和重建活动。应用预防性养护可以制止微小损坏,延迟进程性损坏,减少纠正性养护。预防性养护以道路系统正常使用状态下的部分功能缺失为对象,以延缓道路损坏,延长常规使用的寿命为目的,需要在路面出现明显破损之前进行。

  稀浆封层技术对于新旧路面的老化、裂缝、光滑、松散、坑槽等病害能起到预防和维修的作用,使路面的防水、抗滑、平整、耐磨性能迅速提高。稀浆封层具有快速凝固成型、早期开放交通、节省喷洒和碾压工序,一台机械可连续作业的特点,且容易保证工程质量,成本较低。稀浆封层一般用做路面的表层罩面,当用作下封层时,抗滑性能可不作要求。

  近年来,稀浆封层由于施工的规范化、标准化,施工质量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已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但稀浆封层在使用中也有局限性,对于路基变形较大。路面出现明显的疲劳裂缝或车辙较深,温度裂缝严重的路面不宜使用。稀浆封层不能提高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不能调整路拱和修复车辙,只能起到修补裂缝、抗老化和磨耗层的作用,对路面平整度的改善效果也不明显。

  此外,稀浆封层的集料应该干净、耐磨并且级配良好,在铺筑之前应当清扫原路面,避免在温度过高或过低(一般应高于10℃)的情况下进行施工,铺筑好后不能直接开放交通。

  微表处是在稀浆封层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较稀浆封层均有突破,是目前功能最完善!适用范围较广、最具前景的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它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

  微表处具有防水、防滑、改善道路表观等多种功能,封层效果优于稀浆封层,使用寿命一般为4~6年或更长,是性价比较高的养护技术,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的长短根据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变化,通常在气温为24℃,湿度为50%(或更小)的状况下可以在1小时内开放交通。

  碎石封层按施工工艺分为普通碎石封层和同步碎石封层两类。普通碎石封层是指在路面上洒布沥青,紧跟着撒布1-2层碎石集料,然后立即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同步碎石封层则采用同步碎石封层车将碎石及改性热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同步铺洒在路面上,然后立即用轮胎压路机碾压。碎石封层可以密封路面的细小裂缝,防止路表水进入路面结构内部,恢复或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延缓路面出现松散、老化、氧化、硬化等。

  薄层罩面是是在原油路面上加铺一层厚度不超过1.5-2.5cm的热沥青混合料。它可以有效防止品质正在下降的路面继续恶化,改善其平整度,恢复它的抗滑阻力,校正路面的轮廓,对路面有一定的补强作用,特别适合于重交通道路面层的养护,具有以下特点:

  2)空隙率约为6%— 12%,在空隙率过大而产生透水时必须采用厚粘层,粗糙的表面可保证高的抗滑能力。

  由于层面较薄、容易冷却又不宜使用振动压路机,因而薄层罩面在施工中不易达到较高的密实度。因此正确的混合料设计、温度控制、碾压工艺和压路机选型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目前的养护措施主要是矫正性的养护措施,在公路设施出现病害甚至较严重的病害后,再采取补救性措施进行修复。在这样的模式中,养护目标与养护费用的矛盾较为突出。而预防性养护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模式。有资料显示预防性养护可延长公路寿命达15年,养护费用降低45%。预防性养护是理论基础坚实、决策体系科学、工程程序规范、技术措施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的公路养护模式。因此积极研究和推广预防性养护,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1]沈金安 《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及防治对策》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冯德成,邹南昌,王彩霞.公论路面养护对策的确定方法.东北公路,1998-5

  [3]尚书清.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探讨.甘肃科技,2006,(8):94-95

  [4]李福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及预防性养护. 石油沥青,2005,19 (1):1-6

  [5]苏卫国,张肖宁,王端宜.道路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应用与发展.广东公路交通,2005年增刊:1-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越来越方便,市民的出行越来越便捷,城市居民对交通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大,所以对路面养护的需要迫在眉睫,由于沥青路面经久耐用,所以被广泛的用于城市道路的建设中,传统的等损坏后再维修的处理手段既加大了成本,也增加的维修的难度,所以预防性的养护技术被有关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起来。

  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里关于路面结构强度指数公式,我们大家可以很容易的得出,强度指数大于或等于 83 的,公路的等级为“良好”。与此同时,根据《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程》,高速公路的路面强度指数应该大于或等于 85。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对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本文就是将路面强度指数定位在 85,以此来评价是否可以对公路进行预防性养护。

  公路的抗滑能力如果小于 40 的话,就应该采取加铺罩面层等措施来增强路面的抗滑能力。这是由《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明文规定的。通过对我国华东地区几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和交通事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如果路面的抗滑性能低于 45 时,下雨天出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很大,成急剧上升的趋势。华东地区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抗滑标准是 45,这是最小值。可以管控的范围是 45 - 58 之间。参考其他资料,通过相关的分析可以得出,路面抗滑能力应该维持在合理的范围里。一般情况下,就路面抗滑性管控在 50 上下是非常适宜的,既经济又合理。经过慎重的研究,我们认为路面抗滑性能若小于 42 的话,就可以对路面进行预测性养护。但对于数值在 42―48 之间时,这时应该采用的预养护应该是碎石封层和微表处的封层类养护措施。

  试验说明,当地的表面积水到达 10 毫米,车的速度是每小时一百公里时,摩擦几乎就不存在了,摩擦系数都趋于零。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发生着漂滑。在理论上进行分析的话,高速公路的车辙不应该超过 10毫米,这样使为了使安全行驶的车辆避免发生非常危险的漂滑现象。经过同济大学的研究人员与道路工程和汽车工程界的探讨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车辙深度应尽量为 10 毫米到 15 毫米之间。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输量比较大,超载现象时常发生,所以,在综合了国内外车辙深度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车辙深度应该在 12 毫米和 25 毫米之间。在这样的区间内,才可以进预防性养护。

  在我国,公路的裂缝比较严重,无论是普通公路还是高速公路。但是,现行的规范里,并没有对此做一个明确的规定,以作为评价标准。现在依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与应用》,并结合日本道路养护的规范,我们大家可以对路面的裂缝进行评价。路面现实的而服务要是综合考虑了裂缝率、车辙的深度以及路面的平整程度。因为我国道路的裂缝比较厉害,因此,综合考虑到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 当裂缝率大于 3. 5%时,路面就应该采用热拌沥青混凝土罩面养护的方法。当裂缝率在 1. 0%―3. 5%之间时,需要采取雾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等封层类预防性养护的方式。

  美国的一份报告中规定,当平整度指数在每千米 1. 6 米和 2. 5 米之间时,路面就需要采取罩面或者封层的养护措施。根据国内的分裂标准,以及我国高速公路实际的养护状况,本文拟将国际平整度指数定位在每千米 2 米到 3. 5 米之间。在这个区间内,高速公路需要进行预防性的养护。

  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包含着多种类别。同时,每一种,类别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根据目前比较常用的养护措施,可以将之分成四大类: 局部的修补、裂缝修补、表面封层以及罩面。

  路面的局部缺陷是由于施工不当或者设计不当造成的,如果不及时的进行修补,路面的破损程度就会变得更加的严重。对于局部修补,一般使用热拌沥青和冷拌沥青两种方式。热拌沥青的施工条件虽然比较苛刻,但效果较好; 冷拌沥青工艺简单,但是修补完成后使用的寿命比较短。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话不仅影响公路的美观,而且还会使雨水进入沥青的下面,最终导致路面的承载能力下降,进而导致公路的使用寿命大大的缩短。通常情况下,沥青路面的裂缝都比较小,修补起来也比较容易。对于小裂缝,一般采取沥青结合料的方式进行修补。一般在4―5 月份进行效果最好。

  表面封层主要用来延缓沥青的老化。使得路面的抗滑能力得以恢复,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目前最为常用的表面封层技术主要分以下四种: 稀浆封层、雾封层、微表处和石屑封层。

  罩面技术使一种处于“传统磨耗层”和“厚表面处置”之间的技术。在法国,30%的道路路面使用的是罩面技术。薄层罩面可以有效的防止地面水渗入沥青下面,降低路面的噪音并且减少水汽和雾,来提升道路的抗滑性能。另外,使用薄层罩面还可以提高道路的平整度。罩面技术分为表面磨耗层和粘结防水层。前者可以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增强平整度; 后者可以防止雨水等地上水的下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道路路面的裂缝。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还没有明确的公路预防性养护规范。所以,只能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总结出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标准。如下表所示:

  路面养护的后期,由于公路已经不能行车,需要对公路进行重新铺设。在施工中,必然会妨碍正常车辆的通行。而预防性养护则具有施工速度快、灵活简单的优点,可以在短时期内进行修复,不会对公路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预防性的养护可以提前评估路面的破损情况,并及时的采取措施防止路面进一步受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大大节省了重新建设的资金,降低了公路养护的预算,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公路的修建是个大工程,所以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后,如果放任它不管,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而在道路的使用期内对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可以抑制破损的发展,尽量减少对公路进行大修的次数,延长公路的常规使用的寿命。

  依据公路路面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预防性养护决策的评价标准,本文欲使用预防性养护决策的模型进行预防性养护的规划。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模型可以参照上文中第三部分的表格。在表格中,主要有强度指数、国际平整指数、车辙深浅、抗滑性能、裂缝率五个指标。这些指标的分类如下:第一指标: 结构强度指数( PSSI)第二指标: 国际平整指数( IRI)第三指标: 车辙深浅( RD)第四指标: 抗滑性能( SFC)第五指标: 裂缝率( CR)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大家可以得出,抗滑性能和车辙深浅表示着在路面上行驶的安全性。而裂缝率和车辙深浅则表示着路面的破损程度有多大。

  我国对于公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真正开始并得到重视是在 2004年之后。所以,当前多数养护性的措施主要停留在试验的阶段,同时,还很缺乏预防性养护使用性能的数据。因此,预防性养护还未普遍的应用于我国各级公路的养护中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要计算预防性养护所产生的效益,难度是非常大的。

  本文简要的总结了各类不同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主要有局部修补、表面封层、裂缝修补、罩面技术。进而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预防性养护决策的模型。这个模型和评价原则是一致的。最后介绍了预防性养护的决策以及在当前的研究中存在的难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各个交通管理部门对沥青路面进行量化分析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另外,本研究可以为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决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从而在实践上更具有指导性。

  [1]曾峰.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方法的研究与技术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上一篇:投诉筑路找哪个部分-投诉筑路找哪个部分
下一篇:路面坏了找谁修?条条大路有人管